資金癥結
對于很多
光伏企業(yè)來說,2015年和前幾年一樣,資金仍是大問題,能否堅持等到市場全面看好,不好說。
在2015年最新銀行授信政策中, 光伏行業(yè)已經被列入“壓縮類行業(yè)”一列,光伏電站的建設也不再像A股股市那樣熱鬧非凡了。這從組件供應商的付款條件上就能看出來,而這也成了各家電站投資方的一個硬門檻。
一位光伏組件銷售商說,付款條件不好的電站投資商,現(xiàn)在基本也拿不到貨,因此綠巨人需要更好的付款條件,才會對該公司的電站業(yè)務有幫助。
這位銷售商表示,一般情況下,電站投資方采購組件的付款進度是“2341”:合同簽訂后投資方付20%的定金;簽訂完合同并在發(fā)貨前,付款30%;組件運送到電站目的地并安裝完,付款40%,最后的10%是保證金。但由于市場融資困難,一些組件廠商需要更多的資金周轉去采購原材料、制造成組件,所以“2341”這一付款流程已不為大眾所接受。
綠巨人能源總裁李維濂也同意這種說法。他說,綠巨人的付款節(jié)奏是“3421”,也就是大部分資金都會早一些到位,因為綠巨人也不缺錢,公司依靠自己的錢全款建設電站并持有,“目前,當我們的項目建設總體資金需求在100億元以內時,我們基本不考慮借助外在力量來融資。”
話是這樣說,近來從綠燈巨人的一系列動作里可以看出,后期投資并沒有那么順暢。盡管還沒到公開找接盤者,但民營企業(yè)去經營這樣有公益性質的新能源產業(yè),在全球范圍內都沒有更好的案例。史玉柱用“聽話和守規(guī)則”來面對光伏業(yè)的發(fā)展,不排除就是對政府更高層面的示好。畢竟,對于綠巨人接下來的發(fā)展,來自政府的支持太重要了。
換個說法是,如果綠巨人要想在資本市場有所作為,首先需要政策的傾斜。如果說,綠巨人下一步的發(fā)展只能兩條路,要么在資本市場上一展宏圖;要么先做前期,然后轉手賣給大的電力公司或其他的投資者,這也是他擅長的一種財務投資方式?,F(xiàn)在看來,綠巨人被轉手賣掉的可能性比較大,這是因為:一方面資本市場對光伏產業(yè)向來熱情的時間比較短;另一方面,在多個清潔能源法案出臺后,傳統(tǒng)電力企業(yè)有購買清潔能源的需求。不過,無論是哪種方法,綠巨人此時嘗試轉身,面臨艱難的處境是確定的。
這就像史玉柱在微博里闡述的那樣,太陽能發(fā)電是能夠解決中國日益嚴重的二氧化碳超標,以及灰霾彌漫的方法之一,但多年來,太陽能發(fā)展也一直靠各國政府補助支撐的狀況也沒有改變。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太陽能發(fā)電的發(fā)展受到嚴重制約,也是因為政府沒錢補助導致的。綠巨人的長久發(fā)展,本就不是史玉柱的創(chuàng)業(yè)初衷,接下來的路,顯然只能靠政府和資本市場來支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