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多方信息顯示,自2020年至今,汽車行業(yè)一直在遭受“缺芯”的影響。在當前疫情反復、供應鏈不穩(wěn)定的情況下,各家車企均在不遺余力地“搶芯片”。
上汽集團近日表示,今年,芯片短缺相比去年雖有好轉,但總體仍處于供應偏緊的狀態(tài)。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也表示,大部分新能源汽車生產廠商的主要產能仍會受限于芯片短缺。
據主流芯片生產商英飛凌首席營銷官Helmut Gassel表示,今年前三個月,該公司積壓的訂單當中超過五成是汽車相關產品。“目前,結構性驅動因素導致汽車、工業(yè)、可再生能源和智能設備的需求非常強勁,特別是電動汽車、可再生能源領域將為芯片業(yè)創(chuàng)造出新的需求。”
據了解,相較于其他消費類芯片,汽車芯片利潤偏低。汽車行業(yè)數據預測公司AFS副總裁Sam Fiorani表示,解決芯片短缺是一個長期的難題,隨著汽車變得更加復雜,汽車業(yè)使用的芯片數量可能并不會減少,短期內汽車行業(yè)將繼續(xù)與其他領域爭奪有限的芯片產能。
芯片產能不足直接限制了車企的產量。AFS公司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5月29日,由于芯片短缺,全球汽車市場累計減產約198萬輛。AFS公司預計,今年,全球汽車市場累計減產量會達到279萬輛。據了解,從去年開始,理想、小鵬等多家車企都不得不推出減配交付方案以緩解芯片短缺帶來的壓力。
在“一芯難求”的情況下,芯片價格也在走高。今年1月,瑞薩電子宣布將芯片價格上調10%;3月,意法半導體宣布將于今年第二季度上調其所有產品線的價格。威馬汽車創(chuàng)始人沈暉表示:“我們做了簡單估算,智能電動汽車的芯片成本已經超過電池包。”
據了解,目前,主流芯片廠商均表示,今年將繼續(xù)加大對汽車芯片的投資。例如,瑞薩電子宣布,將投資900億日元用于重啟日本甲府工廠的半導體產線,預估未來產量將達到目前的2倍,以滿足不斷增長的電動汽車需求。英飛凌也宣布將投資超過20億歐元在馬來西亞建設新的工廠,擴大其產能。恩智浦則計劃投資26億美元在美國擴大相關產能。
與此同時,為實現“芯片自由”,車企也不甘示弱,正積極自行研制芯片。5月30日,理想汽車功率半導體研發(fā)及生產基地落戶蘇州,預計2024年正式投產。而比亞迪自2005年就組建了車規(guī)級芯片的研發(fā)團隊,MCU、IGBT芯片都已批量裝車,特斯拉則以自研自動駕駛芯片為主。此外,大眾、現代也已開始尋找芯片替代產品。
何小鵬表示,未來,車企除了加強與供應商合作,更重要的是建立強大的技術團隊,以便短期內能根據芯片供應動態(tài)將整車平臺的相關技術進行調整升級。另外,沈暉還提醒企業(yè)做好精益化管理,以應對漲價。
原標題:新能源汽車產業(yè)鏈聯手應對芯片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