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實際上,2017年初,就有個人安裝電站成本低于4元/W了。光伏組件廠員工,從車間里挑質量沒有問題只是有些色差的B級組件,自己聯(lián)系快遞,運到家里,和家人一起背到屋頂,澆筑水泥,安裝支架甚至自己焊一個,最后自己跑申報和并網手續(xù)。
很好的開頭 卻引發(fā)業(yè)內熱議。
昨天,本公眾號刊登了某光伏企業(yè)投資無補貼項目,并通過超低價低初始成本實現五年收回成本的計劃,引發(fā)了一眾業(yè)內人士的討論,其中評論最多的是:光伏如果能做到這么低成本,為何光伏產業(yè)還對“823”號文件斷崖式的政策如此之多的情緒?
筆者認為這件事情對于行業(yè)的真正意義在于已經停滯的工商業(yè)分布式項目,又開始啟動,在這個領域,光伏發(fā)電成本雖然不會像上述項目那么低,但在絕大部分地區(qū)也低于工商業(yè)用電價格。通過用能企業(yè)自發(fā)自用、隔墻售電、強制用能企業(yè)購買綠證等形式,政府完全可以通過出臺法規(guī)的形式保證新能源產業(yè)在不增加財政負擔的前提下,通過降低渠道鋪設和交易成本,使行業(yè)繼續(xù)健康發(fā)展,真正做到“惠而不費”。
至于初始投資成本,特例不代表行業(yè)的真實水平,先決條件不同,得到的結果的也不同,看問題不可片面。以“隔墻售電”為例,筆者就建議必須考慮電網的利益:中國電價“交叉補貼”機制和一些邊遠山區(qū)的電網鋪設,電網企業(yè)是賠錢在做的,因此在利潤好的地區(qū),一味想拋開電網,實現電力自由化也是不合理的。
“坐飛機免費的,可能是空乘;吃飯不花錢的,可能在飯店工作;總是能免費最先拿到最新款的手機的,很可能是測試工程師。”
農村出身的筆者,離家之前幾乎沒有花錢買過水果蔬菜,又有多少人羨慕?而農民種植時如果不考慮收入,只談“利潤”,不除草施肥是“利潤率”最高的做法。但為何政府報告中一直在談“農村人口收入”而非“農村利潤率”?因為這些表面的“利潤率”和“低成本”,實際上是掩蓋在背后的人工成本。
實際上,2017年初,就有個人安裝電站成本低于4元/W了。光伏組件廠員工,從車間里挑質量沒有問題只是有些色差的B級組件,自己聯(lián)系快遞,運到家里,和家人一起背到屋頂,澆筑水泥,安裝支架甚至自己焊一個,最后自己跑申報和并網手續(xù)。
但在這里面,所花費的人工成本、達到能獨立完成合格光伏電站所須的知識、以及作為內部人士的便利條件,連他們自己都可能意識不到應定價幾何。
我們常常談尊重知識和以人為本,在光伏產業(yè)中也不應該葉公好龍。這種錯誤能源局在2013年制定分布式電價時已經犯過一次了,不然分布式光伏早就發(fā)展起來而不是要等到時隔三年半于2017年才開始起步。究其原因就是當時只計算了硬件成本,沒有將人工、渠道這些家電、飲料等成熟民用領域必須考慮的成本計算進去。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么簡單的原理,被人故意放大,說不過去。
在現階段,想做個3塊錢/W,5年回本的光伏電站,要先開一個光伏鋁邊框或者組件廠,現階段,遭遇當頭一棒的光伏企業(yè)能有余力拿出這么多錢的又有多少?
中國的制造業(yè),如果誰說自己過得輕松,他們只是努力假裝不經意。
原標題:超低價的光伏電站:一個特例開的好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