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劉漢元在今年全國兩會時公開表示,我國可再生能源產業(yè)的實際發(fā)展現已遠超規(guī)劃,但他麾下的通威股份仍然大舉加碼太陽能電池產業(yè)!
在剛剛過去的3月里,通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通威股份)連發(fā)兩次擴產計劃。
3月14日,通威股份發(fā)布公告稱,擬公開發(fā)行A股可轉換公司債券人民幣50億元,募資用于多晶硅項目。其中26.5億元投向包頭2.5萬噸高純晶硅項目,23.5億元投向樂山2.5萬噸高純晶硅項目。
3月23日,通威股份下屬企業(yè)通威太陽能成都四期3.8GW高效晶硅電池項目開工儀式在其成都基地舉行,意味著通威太陽能拋出20億元的擴產計劃開始實施。
顯然,飼料大王劉漢元對自己現有的“太陽能版圖”并不滿足。
向“硅王”發(fā)起挑戰(zhàn)
在3月23日的開工儀式上,通威太陽能董事長謝毅宣布,通威將新增投資20億元,正式啟動第四期工程,計劃今年內投產。屆時,通威電池總產能將超過20GW,并將連續(xù)3年成為全球產能規(guī)模和出貨量最大的太陽能電池企業(yè),全球市占率有望達到15%。
其實,通威股份擴產的消息近年來并不罕見。作為全球最大的水產飼料生產企業(yè),通威股份已經大跨度轉型光伏行業(yè),立志要成為多晶硅領域的世界“硅王”。
短短一年間,通威股份收購了控股股東通威集團旗下的光伏公司永祥股份、通威新能源、合肥通威,從而形成了多晶硅―硅片―電池片―組件―電站運營的光伏垂直一體化的產業(yè)鏈條。
而后,通威股份一直大力推行“飼料+光伏”雙主業(yè)運營,并頻頻在光伏領域大手筆發(fā)力,尤其進入2017年以來,其擴張的態(tài)勢甚是明顯。
2017年3月,通威股份宣布與隆基股份合作投資建設年產5萬噸高純多晶硅及配套新能源項目,具體投資方式為通威與隆基成立合資公司——四川永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注冊資金為12億元人民幣,通威出資10.2億元,占注冊資本的85%。
2017年8月,通威股份又拋出一份足以改變國內多晶硅產業(yè)競爭格局的重磅計劃——擬在內蒙古包頭市昆都侖區(qū)投資建設年產5萬噸高純晶硅及配套新能源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兩個產能巨大的多晶硅項目預計投資金額均達到驚人的80億元,并且預計項目完全達產后,僅永祥股份和內蒙古以及與隆基股份合建項目,通威股份的多晶硅年產能將達到12萬噸,超過了當時協鑫集團正在實施的項目完全達產后的11.5萬噸,躍居世界第一。
然而,已經成功向“硅王”寶座發(fā)起挑戰(zhàn)的通威股份并沒有停止擴產的步伐。
2017年11月,通威股份再次發(fā)布公告稱,其下屬企業(yè)通威太陽能擬在合肥高新區(qū)、成都雙流區(qū)各投資建設年產10GW,合計20GW的高效晶硅電池生產項目,兩個項目總投資預計為120億元。
據華夏能源網記者統計,僅在2017年,通威股份就已先后宣布在四川、安徽、內蒙古等地投資建設多個光伏能源項目,累計投資達330億元。加之其他項目的投資,通威在光伏產業(yè)的擴產,計劃投資累計已超過400億元。
通威光伏業(yè)務發(fā)展歷程
(數據源于通威官網及證券研究所)
頻借資本市場募資
通威股份追逐“硅王”桂冠的勇氣值得尊重,但桂冠的重量該如何承受?
在實現“硅王”理想之前,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數百億的投資。錢從哪里來?公開募資成為首選,而通威股份最近的一次募資就發(fā)生在半月前。
2019年3月14日,通威股份發(fā)布公告稱,擬公開發(fā)行A股可轉換公司債券人民幣50億元,募資用于多晶硅項目。
實際上,早在2017年11月,通威股份就發(fā)行過不超過(含)人民幣30億元、期限不超過270天的超短期融資券,用以補充流動資金。
除發(fā)行債券外,定增也是通威股份“跑馬圈地”的主要資金來源。只是其定增計劃實施的并不太順利。
據統計,2007年至今,通威股份先后推出10次定增預案,其中5次預案被證監(jiān)會否決,兩次自行終止,只有2013年的一次和2016年的兩次成功實施。
定增不及預期的通威也在積極尋求其他途徑解決資金壓力,其中包括處置資產、向大股東借款等民營企業(yè)慣用的手法。
2017年8月,通威股份公告稱,擬以競價方式出售旗下房地產業(yè)務公司通威實業(yè)98%股權,預計出售該部分股權獲得的總收益約為8億元。
在向大股東借款方面,根據2017年4月的公告,通威股份擬在當年向通威集團申請月末余額不超過10億元的循環(huán)性流動資金借款。
不僅如此,通威集團所持的通威股份股權還進行了高比例質押。根據通威股份最新的一次控股股東解除股權質押公告,截至2019年3月29日,通威集團共質押15.47億股,其中無限售條件流通股8.12億股,有限售條件流通股7.35億股,合計占公司總股本的39.87%,占其所持本公司股份總數的77.46%。
2018第三季度財報顯示,通威股份目前的總負債已高達99.43億,其中總流動負債92.29億,非流動負債合計7.14億。
毫無疑問,通威股份的資金壓力并不小。
產能過?;驅⒅噩F?
與此同時,在通威股份巨額投資項目不斷落地實施之時,其他太陽能電池巨頭也在馬不停蹄地擴張產能。
單晶龍頭隆基股份在2017年發(fā)布了產能擴充戰(zhàn)略3年規(guī)劃,按其計劃,2018年底單晶硅產能將達到28GW,2020年底達到45GW。
也是在2017年,同為光伏單晶龍頭的中環(huán)股份相繼開展了超薄高效太陽能電池用硅單晶切片,可再生能源太陽能電池用硅單晶材料和超薄高效太陽能電池用硅單晶切片產業(yè)化工程四期等多個投資項目,投資金額約為182.14億元。
截至2018年,隆基股份和中環(huán)股份兩家企業(yè)的產能就已經達到48GW,已占據國內單晶產能的半壁江山。若中環(huán)五期單晶制造基地建成,僅中環(huán)一家的產能就將超過50GW。
此外,多晶巨頭保利協鑫新疆10萬噸/年多晶硅項目一期工程已于2017年4月開工建設,在2017年底完成了基礎設施建設,大型塔器和機組也陸續(xù)安裝就位。2018年前三季度開始調試運營,前期5萬噸產能已經開始投入生產。
2018年12月,保利協鑫能源發(fā)布公告稱,新疆多晶硅項目新建設施的產能將進一步由5萬噸增至6萬噸,,并正式調試投產。相應地,該項目的估計總投資額方案將由約人民幣56.82億元增至約人民幣59.98億元。
隨著巨頭們紛紛布局擴產,一些中等體量的企業(yè)也加入了進來。
2017年3月,江蘇大全集團投資50億元打造的“大全光伏產業(yè)園”項目(年產1.3萬噸多晶硅),開工建設,并于2018年12月提前實現原計劃于2019年一季度達產的3B多晶硅項目滿產狀態(tài),總產能達每年3萬噸。
2017年12月,東方日升公告稱,公司作為乙方與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qū)人民政府(即甲方)簽訂協議,擬投資80億建設 5GW 光伏電 池和 5GW 光伏組件的光伏產品制造基地……
從當前看,雖然“531新政”給光伏高歌猛進的勢頭踩下了一腳“急剎車”,但光伏企業(yè)的熱情依然未減,以通威為首的光伏高效產品領域正掀起我國光伏行業(yè)的新一輪產能擴張,但消納與升級以及產能過剩將成為通威乃至整個行業(yè)亟待解決的難題。
原標題:不滿現有“太陽能版圖” 細看通威頻借資本市場募資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