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污染問題的愈發(fā)嚴重,國家對新能源的的發(fā)展態(tài)度越來越堅決,光伏作為新能源的重要方式,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從2012年下半年開始政策不斷加碼,重要政策包括給定光伏電站上網的標桿電價,承諾給予20年補貼并且給定分布式的度電補貼額度等。在這些政策的刺激之下,國內光伏市場也開始正式啟動,2011-2013年中國光伏新增裝機量分別為2.5、4.5、11.3GW,預計2014年為14GW,年復合增長率為77.6%,中國也從2013年開始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場,對全球的光伏需求有著重要的支撐。那么目前火爆的中國光伏市場未來能否持續(xù)呢?本文試圖就這個問題做個簡單分析和展望。
根據國家電網的研究,國內光伏潛在可安裝量達到3300GW左右(其中分布式為300GW,地面電站為3000GW)。而估計到2014年底,國內光伏累計安裝量為33GW,累計安裝量僅占潛在可開發(fā)量的1%,未來空間還很大。但是空間很大,并不意味著就一定能發(fā)展,還要看投資收益率。如果光伏一直都是靠補貼的話,那規(guī)??隙ㄊ怯猩舷薜?,國家不可能無限補貼,1GW裝機的年補貼金額需要5億左右,到2018年國家新能源附加基金的年收入大概為900億,每年拿出一半即450億補貼光伏的話,大概可支撐的累計光伏裝機為90GW,目前累計的需補貼裝機為25GW(累計裝機33GW中有8GW金太陽項目,未來是不需要補貼的),按照后面幾年年均16GW左右的安裝量,因此純靠補貼的話頂多再支撐四年左右,就無法支撐了,而且很快就可能見頂。光伏是否有可能在四年之內擺脫補貼,達到平價上網呢?當前光伏西部電站的投資成本大概是8元/w,對應的發(fā)電的度電成本為0.52元/度,假設未來四年光伏投資成本分別下降10%、10%、8%、8%,則到2018年光伏發(fā)電的度電成本約為0.39元/度,基本可以達到盈利,不過項目IRR還不具有吸引力,不能算達到平價上網。對于分布式來說,當前投資成本大概是7.5元/w,對應的發(fā)電的度電成本為0.68元/度,假設能全部自發(fā)自用的話,對應的電價大概是0.8元/度(白天峰值電價),基本已經可以算平價了,只是收益率還不夠吸引人。我們測算如果分布式投資成本未來四年間下降30%到5.25元/w的話,那時即使國家0.42元/度的度電補貼沒有了,分布式項目的IRR也能達到8%左右,即具備了平價的能力。
綜合上述分析,我們認為國內光伏市場是可持續(xù)增長的,大概路徑是未來的三四年還是要靠補貼,但是在國家可承受的范圍之內,用新能源附加基金是可以覆蓋的,再之后分布式的項目基本就可以達到平價上網的水平,不再依賴補貼,市場可自發(fā)發(fā)展,而國內潛在可安裝容量足夠大,完全可以支撐長時間的持續(xù)增長。光伏地面電站想要達到平價上網估計要在2020年之后,之前都還是需要補貼,但每年需要的補貼金額會越來越少,對國家也不會造成太大的負擔。由于分布式可對用戶直接售電,其對應的電價是用戶的用電價格,始終高于西部地面電站的上網電價,因此分布式會比地面電站更快達到平價上網的水平,在分布式方面布局較好的公司未來受益將更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