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在一起,漢能薄膜發(fā)電整個應收賬款中跟關聯(lián)公司有關的數額達到了60.9億,占了所有應收賬款的97.6%。關聯(lián)公司,即母公司才是漢能薄膜發(fā)電最大的問題。
簡單翻完財務報表,我們再說說漢能的基本面和市場對他的一些疑慮。
單論
光伏行業(yè),如果是多晶硅生產商,如保利協(xié)鑫,那么盈利能力上關注生產成本和多晶硅的平均銷售價格(ASP),競爭再看產品的度電成本(每發(fā)一度電的成本)和轉換效率。如果是中游電池組件廠商,那么關注多晶硅采購價、組裝環(huán)節(jié)的各項成本及整套的電池組件ASP。如果是下游電站,那么關注建設費用(每瓦建造成本),投資回報率(IRR),運營后的度電成本和電價。
就漢能來說,理論上應該關注它的薄膜電池設備的訂單情況,母公司開出來的采購價,設備的制造成本,使用壽命和折舊會計方式。
而實際上,漢能走的是獨立于所有太陽能生產企業(yè),并且沒有數據支持的路線。大家還是多晶硅電池,他一個薄膜電池的名字就已經說明了,我不跟你們一起玩:
第一,漢能的業(yè)務結構多年都是單一大客戶(自己的母公司);第二,他的薄膜工藝并不是行業(yè)主流;第三,年年給母公司賣的不是薄膜電池板,而是制作薄膜電池板的設備,這又不是易耗品,還能堅持賣了這么多年,也真是不明覺厲;第四,度電成本從來沒有給出過正面確切的數字;第四,它修建起來的電站,業(yè)內誰也沒見到過;第五,產能永遠比產量大(原因可以有第四點來解釋)。
除了業(yè)務模式關聯(lián)交易外,連它的股權結構都是這么的漢能style,一致行動人持股比例達到7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