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維LD K太陽能有限公司(在臨時清盤)10月22日宣布,其三家美國子公司LD K S olarS ystems,LD K S olarU S A .及LD K S olar T ech U S A,正式提交破產申請。基于美國《破產法》第15章的保護規(guī)定:在美外國公司可以通過海外重組的方式,避免在美債權人和應付賬款所有人的追討欠款。提交破產有利于賽維LD K擺脫一定債務,推進其他重組。
繼無錫尚德宣布破產后,江西賽維LD K亦進入破產重組流程,世界光伏產能最大兩家公司先后陷入窘境,是整個光伏產業(yè)寒冬的縮影,也折射著這個行業(yè)畸形的膨脹之路。
“融資-擴張-融資”的手法仍在續(xù)演
不停融資,不停擴張,賽維LD K在光伏死亡游戲上玩了7年,創(chuàng)立6年營業(yè)額翻了23倍。但2011年,賽維LD K原董事長彭小峰豪賭多晶硅,融資2.4億并簽訂對賭協議成為擊倒賽維的導火線。如果年底多晶硅無法在香港分拆上市,將在原2 .4億認購基礎上追討23%內部回報率,而此時賽維的“短期貸款及即將到期的長期貸款”已經攀升到15億美元。
但這一年整個光伏產業(yè)遭遇產能過剩,賽維存貨量達到歷史最高的6.5億美元,凈利潤虧損54億美元,2011年Q3財報顯示,賽維負債率達到227%.不出意外,賽維多晶硅業(yè)務年底難以如愿上市,而賽維總投資100億的多晶硅項目在沉重負債下卻無法生產,再加上2013年北美、歐洲兩大主要光伏市場對中國企業(yè)“雙反”雪上加霜,直至今天終于宣布破產。
但彭小峰依然寄希望破產重組可以“卷土重來”。今年9月,彭小峰辭去賽維LDK董事及董事長職務,不再擔任賽維LDK任何職務,其身份只保留了子公司SPI董事長。SPI是賽維LDK 2011年收購的美國場外市場OT CBB上市公司,而在今年8月的財報表明,它成為賽維LDK的“增長平(微博)臺”。短短一年,完成了5000多萬美元的私募融資。10月7日,SPI再度出手,與恒大集團聯手12億港元認購國藏股份,同時恒大以3000萬美元代價購買了SPI公司3.95%的股份———其“融資-擴張-融資”的畸形鏈條還在繼續(xù)延伸。
今年8月,斥資百億卻停產兩年,壓垮賽維的賽維LDK (LDK .N YSE)下屬多晶硅廠馬洪硅料廠首爐多晶硅終于正式出產,業(yè)界預期:賽維卷土重來似乎還有機會。
光伏過冬關鍵是打開國內市場
“目前光伏產業(yè)遭遇寒冬的主要原因是美國歐洲的 雙反 調查。這是光伏的主要市場。”慧能陽光電子CEO任凱告訴南都記者,要想光伏熬過寒冬,國內市場需要打開,需要政策進一步支持。“這一年國家出臺了很多鼓勵文件,關鍵是各級政府需要落地,這個周期至少要1年,可以利用這段時間淘汰小型、落后的企業(yè)。”
事實上,政府過去對光伏扶持主要面向企業(yè)。賽維創(chuàng)立初期,上余市政府為其融資2億元,而兩年后上市,上余市政府亦獲得2億元本息及巨額財政稅收。這也成為許多地方政府效仿的對象。但任凱認為,政府的支持應該是面向行業(yè)而不是企業(yè),這只會催生“大而不強”的怪胎。“補貼是為了以后取消補貼。像這次賽維破產重組,只有加強良性導向,淘汰小型企業(yè),才能讓行業(yè)良性發(fā)展。”
光伏產業(yè)主要是地方基站及分布式基站兩種模式,后者對于光伏組件效率更高。但相比于地方基站8元/瓦的初始投入,分布式的初始投入需要高出2元/瓦。任凱認為,如果取締補貼,大部分企業(yè)會選擇效率更低,但成本亦更低的地方基站,無法正確引導市場。
不久前,國家能源局召開全國分布式光伏發(fā)電示范應用的現場會,表態(tài)分布式光伏補貼最高達到0 .45元/度,并表示“如果分布式項目售電不達預期,可以轉向地面補貼。”與此同時,分布式電站的備案程序也比地面電站短半年左右時間。
但任凱認為這還遠遠不夠。“目前,分布式光伏的初始投入需要10元/瓦以上,居民電費0.4元/度,加上補貼就是0.95元/度,投資回報期需要8年以上;工業(yè)用電電費較高,但回報周期也需要6年以上,要光伏產業(yè)良性發(fā)展的話,需要將回報周期降低到5年左右。”據其介紹,目前上海、浙江、河北等極少數省份有省級補貼。“比如上海省級補貼0.4元/度,這才能推動市場。我們呼吁各個省政府也可以出臺補貼方案。”